摘 要:在2023年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的主旨讲话中,习近平提出了“人类现代化之问”的重大命题。命题涉及人与社会关系、人自身、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国家与国家关系以及一个国家现代化发展道路选择,归根到底是要回答我们究竟需要什么样的现代化?怎样才能实现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对此给出了明确的答案:我们建设的是物质富足、政治清明、精神富有、社会安定、生态宜人的人民性现代化,是把国家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的独立自主的现代化,是不断促进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的正义性现代化,是坚持共享机遇、共创未来、共同做大“蛋糕”的分享式现代化,是有信心、有意志、有能力应对好时代挑战、回答好时代命题的创造性现代化。
关键词:人类现代化;问题群;中国式现代化;世界普遍意义
作 者:辛向阳,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院长、研究员。
摘 要:解决百年大党独有难题具有创新性,是对“建设大党”命题的创造性发展;具有独特性,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解决面临的特殊难题的特殊举措;具有艰难性,是极难极大的风险性挑战;具有革命性,必须进行自我革命,并且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在新时代的实践中,要以自我革命精神解决大党独有的难题: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解决“惰化”难题;始终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解决“分化”难题;始终具备强大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解决“僵化”难题;始终保持干事创业精神状态,解决“退化”难题;始终能够及时发现和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解决“腐化”难题;始终保持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解决“弱化”难题。事实证明,解决大党独有难题既是攻坚战,又是持久战,在这个过程中,要把握好全面从严治党的基本要求和目的。
关键词:大党独有难题;党的自我革命;全面从严治党
作 者:张峰,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聘专家,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原副院长、教授。
摘 要:党的全面领导既意味着中国共产党的政治组织行为,也指涉这种行为所创设的制度结构。本文通过对国家行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4个领域不同类型的14个对象的深度质性研究发现,党的全面领导的实现,相当程度上依赖制度建设、党建引领和领导行为三个要素的配置,并在实施过程中形成了“目标提出→组织嵌入→组织联系”的渐进机制;在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的前提下,党的全面领导的具体实现路径主要有延伸嵌入、形式嵌入、激励嵌入和同构嵌入。同时,研究表明,当前,落实党的全面领导还存在某些制约因素,这些因素可能会影响党的全面领导实现机制的有效运行,应在理论和实践中予以关注和解决。
关键词:党的全面领导;实现机制;制度特征;行动过程;领导风格
作 者:柴宝勇,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石春林,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耶鲁大学法学院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
中国国家治理结构下
“地方法治竞争”范式的反思
摘 要:法治是现代治理的基本方式,法治建构受制于国家治理结构。“地方法治竞争”范式能否成立,需纳入整体性的国家治理制度逻辑与观念传统之中进行考察。通过“地方法治竞争”推动法治国家建构,实际面临诸多现实制约和实践难题,受限于观念上的工具主义法治观、体制结构中的一统格局和国家权力的功能主义,这三者具有深层的历史文化与社会结构根源。因此,探索法治国家建构的中国道路,需深入国家治理观念与政治社会结构,更新对法治理念及其构成元素的理解,走出工具主义法治观,在中国国家治理架构下自上而下推动,逐步走向“治理主义”法治观,认知法治的治理功能,并且将“法律正义”视为一种公共产品。
关键词:地方竞争;地方法治;国家治理结构;治理功能;公共产品
作 者:王若磊,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国家治理教研部教授。
这里有了不动产:牧场围栏的形成及影响
摘 要:青海牧区现代化过程为解释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微观经验。牧民定居后,草场不动产随着草原承包经营与围栏定界而形成,围栏成本的降低使得定居生活与现代治理成为可能,牧区由此步入现代化。草场不动产改变了牧区的人地关系,可以作为解释青海牧区现代化的切口。青海牧区的现代化发展的经验表明,追求现代化的法律改革需要融入现代化建设的系统工程中,需要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转变相一致。
关键词:围栏定界;草场承包;不动产;牧区现代化;法律改革
作 者:张鼎,西南财经大学法学院讲师。
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的
贸易强国建设
摘 要:贸易强国建设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中国贸易强国建设要兼顾跨国投资、国际贸易以及储备资产的变化,结合国际收支进行优化调整,设计贸易强国建设的实施路径,逐步实现国际收支整体平衡、经常账户结构平衡以及贸易账户结构平衡。在建设贸易强国的策略上,要发挥超大规模市场与强大生产能力的优势,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加强自主创新与绿色低碳转型,塑造国际贸易新优势;加速数字产业化与产业数字化,打造国际贸易新形态;构建东西互济的双向开放新格局,拓展国际贸易新空间;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与国际经济秩序改革,营造国际贸易新环境。
关键词:中国式现代化;贸易强国建设;国际贸易;跨国投资;国际收支
作 者:乔晓楠,南开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研究员;范如杰,南开大学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研究助理。
小农户衔接现代农业的历史底色及县域路径
摘 要:推动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充分有效衔接,既是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需要破解的难题,也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要求。从小农经营的历史发展来看,从传统社会时期以家户为基本单位到集体公社时期以生产队为基本单位,再到统分经营时期融入社会分工体系,小农先后经历了个体化小农、组织化小农和社会化小农的不同样态,深刻体现出中国农业发展的小农底色。从小农经营的现实状况来看,有专业型小农、兼业型小农、自给型小农和退出型小农四种类型,他们分别具有基于利润扩大、收入拓展、家庭消费和利益分配的差异性经营目标。在小农户衔接现代农业过程中,存在衔接机制不畅、制度保障不足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应对之策在于,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与农民市民化改革,实现“人、地、财”的有序流动;完善产业链延伸发展体系、组织化利益联结体系、政策性风险保障体系和新质生产力应用体系。
关键词:小农经营;农业现代化;农户分化;县域路径
作 者:王敬尧,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中国县域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郑鹏,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中国县域发展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
数字政府大模型的自主性能力与风险规避
摘 要: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是构建数字政府大模型的核心,可以辅助政府实现数据与模型算法驱动的政府治理现代化。在自主性技术理论视角下,数字政府大模型具有完整的数据自主性、学习自主性、决策自主性与服务自主性四种能力指向,分别表现为治理路径映射关系的重塑、知识结构适应性逻辑的优化、机器理性科学性趋向的重造与供给模式精细化结构的重组。然而,生成式人工智能的自主性也会导致数字政府大模型面临技术监管与引导主动性缺失的模型梦游、依赖与欲望内生性增长的模型命令、扭曲与定式反向性塑造的模型适应、偏见与歧视自主性扩张的模型无意识等自主性风险。因此,迫切需要加强对数字政府大模型的全生命周期监管,提升政务用户的大模型识读能力,科学设置政府大模型与政务业务的边界,构建政务数字化协同互动的生态体系以规避实践中可能产生的自主性风险,提高数字政府大模型的综合效能。
关键词:生成式人工智能;数字政府大模型;技术自主性;风险规避
作 者:范炜烽,南京理工大学公共事务学院教授,北京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研究员;罗鹏,南京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
多民族国家民族成员的身份认同与文化适应
——身份动机的视角
摘 要:民族成员多重身份的认同整合与文化适应,是多民族国家研究的重要课题。研究表明,民族成员的身份认同动态建构受到归属、独特、防御三种身份动机的影响,它们共同作用于程序准备和行动准备这两个关键的心理过程,并影响民族成员的文化适应。这些研究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建设中华民族共同体心理,要在激发各民族成员共同体归属动机的同时,满足民族成员的独特动机,降低民族成员的防御动机。与此同时,利用纵向文化进程塑造共同体身份的长期可及性,通过情境文化线索凸显共同体身份的当下可及性,进一步促进民族成员多重身份的认同整合,推动多元文化共生。
关键词:身份动机;少数民族;身份认同;文化适应;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作 者:管健,南开大学社会学院教授;杭宁,宁夏医科大学人文与管理学院讲师。
公众美好生活感知对政府权威的影响
——基于政府信任的分析
摘 要: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是强化政府权威的重要实现路径,而既有研究缺乏对公众主观感知如何影响政府权威的探讨。本研究基于理性选择理论和信任理论,聚焦公众获得感与政府权威的关系,并将安全感、幸福感和政府信任三个因素纳入其中,构建了一个有调节的多重中介模型。通过对覆盖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0320份有效数据进行分析,文章探讨了公众获得感影响政府权威的过程机制及边界条件,结果显示:在获得感对政府权威提升的正向影响中,安全感和幸福感发挥部分中介作用。同时,结果还验证了政府信任在其中的调节作用,即政府信任正向调节了“获得感→安全感→政府权威”的后半径,反向调节了“获得感→幸福感→政府权威”的后半径。因此,研究丰富了有关政府权威影响机制的认知,对优化政府治理路径、提升政民互动、增强政府信任具有启示意义。
关键词:获得感;安全感;幸福感;政府权威;政府信任
作 者:郑建君,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高敬雯,厦门大学公共事务学院研究助理。
美国对菲律宾现代化的塑造:以媒介体系为视角
摘 要:20世纪以来,美国持续向菲律宾施行制度输出,竭力塑造菲律宾的媒介体系,进而影响其社会发展进程。菲律宾的媒介体系发源于西班牙统治末期,在美国殖民时期政府的社会改造计划下初具雏形。菲律宾独立后,仿照美国构建以商业媒体为主的媒介体系,在商业媒体的规制体系、市场格局、传播技术、职业理念等方面,打上了深刻的美国烙印。菲律宾媒介体系的现代化历程折射出美国对菲律宾进行社会制度输出的历史,剖析其中美国霸权、本土精英、普通民众三者间的博弈,对进一步厘清美国在菲律宾现代化进程中发挥的复杂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菲律宾;美国;现代化;媒介体系
作 者:马宇晨,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博士后。